西方后自由主义思潮——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韩震教授在法政学院的演讲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03-11-12浏览次数:4962


(2003年9月19日)

???? “后自由主义”就是post liberalism。国内曾经有一本书把post liberal society(后自由社会)译成了“邮政自由社会”。可见“后自由主义”在80、90年代的中国是新现象,实际上它在当时的西方也是个新现象。后自由主义的主要的表现就是communitism——“社群主义”或“社团主义”或“共同体主义”。“后自由主义”是指对自由主义过分发展的一种反思。这是一种否定性的话语,它必须依赖于一个肯定性的话语,即“后自由主义”思潮只能在“自由主义”得到过分发展或者很发达的程度来谈,也就是只能放到“自由主义”的语境中去理解。今天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谈:第一、“自由主义”发展到现在为什么出现了“后自由主义”思潮?第二、以社群主义为代表的“后自由主义”思潮对自由主义做了哪些批判?第三、“后自由主义”思潮做了哪些正面的思考?第四、“后自由主义”的发展趋势。

???? “自由主义”产生于17、18世纪的西方的政治哲学的思潮。“自由主义”按横向来讲有不同的派别,按纵向来讲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。这里主要讨论自由主义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:

????第一阶段是17、18世纪的自由主义。它针对的是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形态,它为资产阶级、中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和理论证明。它有以下特征:第一、其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性论和社会契约论。第二、它是批判封建秩序的武器,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。第三、它带有理想主义,即追求为全人类服务,为全人类争取以政治自由、思想自由、言论自由为主的政治权利。

????第二阶段是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自由主义。这时的哲学基础变为实证主义、功利主义,所以它从理想主义变成了功利主义。

????第三阶段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。前两期的自由主义有一个共同点,即在论证“为什么人要自由”时,都是以“人是一个多么好的东西”为前提来论证的。因为“人是理性的动物”,所以人要自由。但是到了这个阶段,其论证前提发生了彻底的变化,造成了自由主义的断裂。这个论证前提就是“人是多么的不行”。因为人是多么的差劲,所以人才需要自由。这时候的哲学基础也发生了变化,主要是非理性主义和存在主义,它们打破了“人的理性的神话”。人不再是“是其所是”,而是“是其所不是”“不是其所是”。人是 becoming,人只有doing才能 becoming,只有 becoming才能 being。这个“断裂”的出现说明自由主义本身出现了问题:首先这个“自由”建立在一个否定性的基础上;其次现实的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(被称为“西方病”)。这是因为在反对旧的秩序时“自由”作为一个革命的力量,但是旧的秩序还在发生作用;所以当“自由”获得绝对的话语权时,平衡就被打破了,问题就出现了。

????面对自由社会的这些问题,后自由主义(主要是“社群主义”)开始反思。它们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:

????????(一)由于过分的自由使每个人把追求个人权利作为主要目标,导致了道德视野的消退。因为每个人只关注个人权利,缺乏对社会共同体的关注,造成“个人权利与社会、历史无关”的观念。但是“好坏”这个道德评介是在比较中产生,只有一个人就没有好坏的问题,所以只关注个人问题、个人权利就会导致道德意义的衰减。另外,“有意义”对个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只有在社会的语境才有“ meaning”的问题。过去人们极力追求自由,获得之后,再去追求什么呢?“自由”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,于是导致了虚无主义。

????(二)过分自由主义导致了社会联系纽带的断裂。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,强调权利的界限,强调分裂。个人都强调个性,追求独特。但是个人的发展不能把个性当作先验的东西,任何个性都是以共性为前提的。如果失去共同的东西,社会就会变成“原子式”社会。“原子式”社会中的个人都是自我封闭的,互相之间都是陌生的,所以社会越来越割裂。其实60、70年代之前的美国社会中,性别、语言差异还是平衡的。当时美国有两种伦理、两种语言共同在起作用,一种是男人讲的语言——自由语言,一种是女人讲的语言——社群语言。男人注重事业,强调权利,讲究“分”。妇女在家里教孩子各种伦理常识,讲究“和”,它把美国社会粘和在一起,这是一种本质的语言。但在60、70年代后妇女也开始讲自由语言(这里不是反对妇女参加工作),而男人并没有向社群语言发展。每个人都讲自由语言,都讲个人权利,这样就导致了不平衡。所以后自由主义认为:完全的自由主义的话语不能解释社会,而且越来越割裂社会。

????(三)过分自由正在摧毁自由社会本身。过分自由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上,最后又倒向个人。“倒向个人”就大大限制了人选择的权利范围,人们只关注他自己的吃、喝、穿、住等。尽管这也是一种选择,但这不是一种significent的选择。可见过分的自由把人限制在无意义的选择中,后自由主义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应该建立在广阔选择的基础之上。更可怕的是,人只关注个人权利,不关心公共生活。而真正的自由社会是建立在公民对社会积极关心的基础上。如果人都不关注公共生活,这样就把公共生活交给了一批政客,那样就是对自由社会的操纵,这样的自由社会就变成了非自由社会。另外,自由主义的“丛林原则”的逻辑也是有问题的。

????后自由主义思潮提出了以下的观点:(一)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天赋人权,认为穿着、职业、观点等都是人的追求,都是外在的东西。后自由主义认为:这是不符合“人doing才能是 becoming, becoming才能 being”的本性。人后天获得的素质不仅仅是offer me ,而且还是in me 或“构成me”。(这是一个“构成性的概念”)。哈佛一位教授(社群主义者)提出了:社会对个人来说,不仅仅是外在的追求的东西,而且还是一个构成自我的力量。即你生活在某种环境中,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你。麦金太尔也曾提出:人是讲故事的动物,社会是历史叙述的系统。这类似于我提出的观点:人是历史性的存在。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历史的积累。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个叙述系统。人是叙述系统中的一个叙述的环节。人不是抽象的,不是nothing 。而存在主义就认为人是nothing,因为nothing才有自由。所以自由主义是一无所有的拥有,别无选择的选择。后自由主义是从人的历史深层和社会深层来进行反思和批评“先验的人格形成论”的。(二)社群主义在道德观、政治观上强调社会,但它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。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,解放全人类。但社群主义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个人的叙述系统中,因此每个人都是有差别的;每个社会也是有差别的;每种文化也是有差别的,因此道德是相对的。(三)后自由主义对女权主义也作了反思,因为激进的自由主义与女权主义是同盟者。女权主义在开始时是反对家庭的,认为“家庭是一个性别奴役制度”、“婚姻是合法的公开的卖淫制度”;妇女要解放,必须砸碎家庭,然后才能获得自由。但社会实践的结果恰恰相反:家庭砸碎了,但女性的负担更重了。所以后自由主义提出:(1)要保卫家庭(2)赞美女性。女权主义讲“男的做的事女的也能做”,后自由主义认为这句话大错特错。这句话暗含的逻辑(男的做的事都是值得做的,女的做的事是不值得做的)实际上赞美的是男性,而不是女性。所以现在要倡导“男的不能做的事女的能做”以此来赞美女性。(3)用女性特征改造西方自由社会。西方自由社会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,是一个阳性社会。这样的社会过于强调竞争,造成了阴阳不平衡。而女性强调联合,女性还能照顾别人。所以后自由主义提出要用女性的特征来改造西方社会,这样社会就能在竞争和相互照顾中得到平衡。

????尽管西方出现了后自由主义的思潮,但是西方社会的主流还是自由主义,它还没有进入后自由主义。后自由主义不是反对自由,而只是想改变原来的话语结构。也就是说在“自由”后加了一个but来说明“自由是有界限的”。任何一个社会只有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。一个社会能否存在与发展就在于它能否修正自己的错误,而不在于社会的理想。苏联为什么会垮台?就因为它失去了自我修正的能力。

????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:(1)美国可以改变自己的话语结构,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话语结构。(2)我们在追求个人权利时,也不要忘了我们的传统。美国也没有否定它的传统——自由主义的传统。(黄辉 整理)

热点新闻
最新要闻